服务热线:0518-85371115/13961347988 欢迎访问连云港电力辅机行业协会官方网站!
协会新闻

装备制造业多个子分类标准即将发生重大变化

发布时间:2022-09-14 14:37:43

630日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中国国家标准201717】号公告中,对原来的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(GB/T4754-2011)》作出了修订,新国家行业标准为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(GB/T4754-2017)》,将于2017101日正式实施。

    在即将实施的新行业分类标准中,涉及装备制造业的多个行业小类都作出了重大调整,而其核心是为了满足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分类要求,突显了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  

突显铸造行业的基础地位

    铸造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从原来的“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”大类和“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”大类中调整到“33金属制品业”大类,在此大类下增设了3391黑色金属铸造”和“3392有色金属铸造”两个小类。铸造是金属加工,而非“冶炼”,其与“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”有着本质的区别。特别是精密铸造,从古代的王子午鼎、铜禁、铜狮到20世纪40年代熔模铸造用于工业生产,特别是精密铸造,都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,且半个世纪中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,被广泛用于航空、军工部门;在民用领域的电子、石油、化工、能源、交通运输、轻工、纺织、制药、医疗器械、泵和阀等部门也都离不开它!它是决定工业基础的基础件,其基础工艺决定了最终高端产品的档次、精度等,是工业发展迈不过去的一道槛!

    此次调整,将进一步有利于铸造行业的宏观管理和产业政策适用,发挥其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,解决行业统计、安全生产、项目批复、融资信贷等方面问题。机工智库此前调研中,有企业多次反映,因为分类管理在“有色和黑色冶炼加工业”下,使得企业面临融资难、环保等苛刻条件,企业发展受限,影响了企业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。

突显“材料”的重要地位

        此次调整,新增了“功能高分子材料制造”和“高性能化学纤维制造”、“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”等小类,突显了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作用。

金属加工机械类变化大,突显产业技术变革

    在342“金属加工机械制造”中类下,变化较大,说明近年来全球加工制造技术和工艺发生了革命性改变。新标准中增加了“增材制造装备制造”、“工业机器人制造”、“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”,将机床附件制造更名为“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”。

    机器人和增材制造被喻为是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的代表产品。此次增设和细化了机器人和增材制造分类,无疑代表了我国产业政策对这些产品和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。

突显新功能、新用途、新设备、新产业

    近年来,机器人、增材制造、海工装备、新能源车、高铁等成为装备制造的“热词”,一些全新的产业分类、全新的功能设备也应运而生,为适应这些“新”变化,此次修订增设了一些全新的小行业分类,除前面提到的新增了“工业机器人制造”、“增材制造装备制造”外,还新增了“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”、“隧道施工专用机械制造”、“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”、“高铁车组制造”、“高铁设备、配件制造”、“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”、“信息安全设备制造”、“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”、“智能车载设备制造”、“智能无人机”、“服务消费机器人”等。

    另外,在专用设备领域,将“起重机制造”更名为“生产专用起重机制造”;在“其他物料搬运设备制造”中将“客运索道制造”、“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”单列出来。

    上述修订内容,覆盖了新兴产业,体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,同时突显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。新分类,有利于分类统计和行业管理,有利于政策落位,有利于产业的发展。

本文转载至网络,如有侵权,请作者联系我会做删除处理!